一、阅读的层次

概述摘要

  1. 阅读的目标:获得咨询,求得理解
  2. 阅读需要主动思考,调用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
  3. 阅读的层次:基础阅读->检视阅读
  4. 做一个有要求的读者:提问题、做笔记、培养阅读习惯

方法论

  1. 学习阅读的阶段层次:阅读准备—认字—字汇增长—精炼—更高层次的阅读
  2. 检视阅读1-有系统粗读
    • 先看书名页,有序就看序
    • 研究目录
    • 看索引
    • 出版者介绍
    • 挑选 主题相关篇章
    • 翻一遍
  3. 检视阅读2-粗浅的阅读:不要停下来啊!
  4. 检视阅读3-其他
    • 控制阅读速度
    • 减少眼睛的逗留(跟着手)
    • 专心促进理解力
  5. 主动阅读基础:提四个问题
    • 这本书在说什么?
    • 细说了什么?怎么说的?
    • 有道理吗?
    • 跟我有什么关系?
  6. 主动阅读:让书属于自己
    • 画线或圈字
    • 二次画线
    • 星号强调
    • 空白处编号或记下其他页码(相关)
    • 空白处记笔记
  7. 主动阅读:三种方法记笔记
    • 结构笔记:全书架构
    • 概念笔记:包括对立论的考虑、对比
    • 辩证笔记:总结所有相关的陈述,从多书摘要


二、第三层-分析阅读

概述摘要

  1. 了解一本书的分类,并从书名获取信息
  2. 分析阅读的四个首要规则
  3. 找出关键字词
  4. 判断作者主旨
  5. 公平评判一本书
  6. 批判性阅读
  7. 运用工具来辅助阅读

方法论

  1. 阅读书名,在心中形成分类的标准
  2. 分析阅读1–四个规则
    • 掌握书的基本架构
    • 一句话概括整本书内容
    • 列举重要篇章,并说明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
    • 发现作者意图和要问的问题
  3. 分析阅读2–找出书在说什么
    • 找出关键字,和作者达成共识
    • 重要句子找出重要主旨
    • 找出论述,架构前因后果,理解作者主张
    • 确定作者解决/未解决的问题
  4. 分析阅读3–学会公正评判
    • 训练受教能力,先看懂书籍
    • 注重文法、修辞、逻辑
    • 暂缓评论
    • 避免争强好辩
    • 化解争议,尊重个人观点不同,评断基于理论基础
  5. 批判性阅读(赞成/反对作者):
    • 四种对立评论:你的知识不足 / 你的知识有误 / 你的推论不合逻辑 / 你的分析不完整
    • 判断论点是否正确:知识不足-阐述缺乏知识,并指出确实与此相关 / 知识有误-阐明作者在主张他没有的知识 / 不合逻辑-缺乏连贯或者前后矛盾
    • 判断论述完整性:没有解决初始问题 / 没有用善资料 / 没有看出含义的关系(要精确地指出书中的问题)
  6. 辅助阅读的工具手段:
    • 寻找专家
    • 参考其他书
    • 运用导读和摘要
    • 运用工具书
    • 使用字典
    • 使用百科全书


三、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

概述摘要

  1. 阅读实用型书籍
  2. 阅读想象文学
  3. 阅读故事、戏剧、诗歌
  4. 阅读历史书
  5. 阅读科学与数学
  6. 阅读哲学
  7. 阅读社会科学

方法论

  1. 实用型书籍:让理论性原则归纳出行事规则,这与结果与目标有关;被说服很重要;采取行动。
  2. 想象文学:想想文学传达经验本身;分类-抓住大意-发现整体架构。
  3. 故事:快读,全心全意;史诗:集中注意,全心参与并运用想象力;戏剧: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;悲剧:悲剧的精髓在于时间,旁白者高度差;抒情诗:抓住大意,大声读出来;。
  4. 历史书:历史书有一个特殊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;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。
  5. 哲学书:了解哲学家提出的问题–区别第一/第二顺位问题(第一:世上发生的事以及人类的追求;第二:关于第一顺位问题的知识、思考模式)–了解哲学方法的立足点–区分哲学风格(哲学对话、哲学论文或散文、面对异议、哲学系统化、格言形式)–厘清思绪。
  6. 社会科学:着眼点在一个特殊事件/问题上,所以并不称为“社会科学书”,要就一个主题阅读很多本书(这就不太适用于分析阅读,而更强调第四层-主题阅读)。


四、阅读的终极目标

概述摘要

  1. 阅读第四层-主题阅读
  2. 阅读与心智成长

方法论

  1. 主题阅读1–检视阅读扮演的角色: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,快速使用检视阅读发现这本书对研究主题是否重要。
  2. 主题阅读2–五个步骤
    • 找到相关的章节(重点是你关心的主题,而不是书)
    • 与作者建立共识(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)
    • 厘清问题,按照秩序排列
    • 界定议题,找出不同意见彼此的关联
    • 分析讨论,对于复杂问题,立足于特定顺序的讨论本身(不只是问问题和回答问题,而要按照特定的顺序,也要能够辨认为什么是这个顺序,找到分类的依据)
  3. 主题阅读3–客观:面面俱到,自己不预设立场,不断回头参考原文。
  4. 主题阅读4–主题工具书:作用有启动阅读,建议阅读,指导阅读。

阅读